13 万名校生挤爆胖东来保安岗,当代青年的就业安全感革命

8 月 23 日上午 10 点,河南新乡胖东来的招聘系统刚开放就陷入瘫痪。屏幕上 “加载中” 的图标成了 13.2 万求职者共同的焦虑符号,有人用电竞专用电脑投递仍败在网络拥堵下。这场被网友戏称为 “当代就业高考” 的招聘盛宴,最终 8.3 万份有效简历中仅 900 人突围,0.7% 的报录比让 2025 年国考 1.16% 的录取率都显得宽容。更令人瞩目的是,连保安、保洁这类传统认知中的 “底层岗位”,都要求本科以上学历和 25 岁以下年龄门槛,却依然吸引了大批 985、211 名校生竞逐。​

13 万名校生挤爆胖东来保安岗,当代青年的就业安全感革命

薪资福利:打破职业滤镜的硬实力​
在 “月薪 9000 元,我愿意脱下长衫拿起拖把” 的高赞评论背后,是一组极具冲击力的薪资对比数据。河南省统计局最新发布的全省城镇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每月 5200 元,而胖东来董事长于东来公开表示,其员工扣除社保后的平均收入已达 9886 元,几乎是当地平均水平的两倍。更令人咋舌的是,在胖东来的薪酬体系中,有 4% 的清洁工能拿到每月 2 万至 3 万元的最高薪资,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许多一线城市的白领收入。​
超乎想象的福利体系构成了第二重吸引力。除了基础薪资,胖东来设置的 “委屈奖” 从 500 元到 5000 元不等 —— 员工因制止不文明行为被投诉可获 500 元,遭遇语言攻击得 2000 元,若在维护公共安全时被推搡则能拿到 5000 元。在休假制度上,胖东来创造了零售行业的奇迹:每年固定周二闭店,除夕至初四全体放假,普通员工享有 30 天带薪年假,管理层更是多达 40 天,全年累计休息时间超过 140 天。​
这种 “把员工当家人” 的理念渗透在细节中:超市为收银员配备休息椅,给生鲜区员工装扩音器,室外岗亭标配空调靠椅,甚至面试未被录取者都能获得 200 元购物卡。正如 211 院校农学研究生 Easy 的求职动机 —— 当本专业技术岗与销售岗比例高达 15:1,而研究生薪资仅比本科多 1000 元时,胖东来的薪资福利自然成了 “理性选择”。​

就业观念转型:从职业光环到生存安全感​
这场求职热潮暴露出当代青年就业观的深刻转变。网友争论的焦点形成鲜明对立:支持派认为 “只要待遇好,扫厕所也愿意”,嘲讽其他公司 “把员工当牲口”;反对派则痛心疾首指责 “寒窗苦读十几年,结果去叠毛巾是教育悲哀”。但数据揭示了更残酷的现实:胖东来去年招聘 30 名储备人才时,收到 30 万份简历,其中不乏清北毕业生,而今年 3000 名研究生竞逐一个厨房岗位的现象,更凸显了就业市场的挤压效应。​
稳定性诉求正在取代职业光环的追求。经历过互联网大厂 “996” 和 “35 岁危机” 的职场人,更能理解为何 985 毕业生会争抢理货员岗位。胖东来明确提出 “加班不道德”,规定每天工作不超过 6-7 小时,管理层若未休满年假擅自回公司还会被罚款。这种制度保障让曾在大厂实习的北大硕士 “黄妈” 甘愿选择食堂阿姨的工作,只因 “下班就是真的下班,没有内耗”。​
招聘要求中的 “25 岁以下” 限制引发年龄歧视争议,但也折射出企业对服务岗的特殊考量。新乡门店客服解释:”无论什么岗位都要往更专业系统方向培养,高学历者对工作节奏更适应”。这种要求与市场供需形成恶性循环 —— 当 8.3 万人竞争 900 个岗位时,企业自然会抬高门槛,而求职者为增加胜算只能不断提升自身条件。​

不可复制的模式:高福利背后的生存逻辑​
胖东来现象的核心悖论在于其模式的区域局限性。这家创建于 1995 年的零售企业,至今仅在河南许昌、新乡两地拥有 13 家门店,却能实现将 95% 利润分给员工的激进政策。区域市场的高密度布局,使其能维持 “退休员工福利与在岗者相同” 的承诺,这种 “大家长式管理” 在低人力成本地区可行,在一线城市却难以为继。​
其成功的关键在于服务与福利的正向循环。胖东来将服务做到极致:海鲜区免费加工并手工挑虾线,水果标注原产地和最佳食用顺序,购物车分七种类型,母婴室配备温奶器消毒柜,甚至提供 “电影不好看退 50% 票价” 的售后。这些服务细节提升了客户粘性,而高福利员工则将这种善意传递给顾客,形成独特的商业生态。​
但这种模式也面临质疑。有评论指出其管理类似 “东亚大家长制度”,用明确 “家规” 保证幸福,违背者则被排除在外。当招聘系统需要 “刷题” 准备,应聘堪比国考时,这种福利神话是否正在异化为新的内卷战场?正如于东来的反思:”研究生本该推动社会进步,如今为生存上下求索,教育该反思”。​

当学历成为保洁的敲门砖​
这场招聘热潮本质上是就业安全感的集体焦虑爆发。当 985 学历成为保安岗的敲门砖,当 “5 年中考 3 年模拟” 的应试逻辑延伸到保洁应聘,我们更应关注现象背后的结构性矛盾。胖东来的意义不在于提供了 “少走 40 年弯路” 的捷径,而在于它用极端案例证明:当企业真正把人当人时,就能吸引最优秀的人才。​
数据不会说谎:13.2 万注册量、8.3 万投递量、0.7% 录取率,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青年在就业市场中的挣扎与选择。当网友调侃 “考公不如考胖东来” 时,或许更该思考的是:如何让更多企业能复制胖东来的福利制度,让高学历人才不必在理想与现实间做残酷抉择?这个问题的答案,才是破解就业困境的关键。

(0)
小六子的头像小六子
上一篇 2025年9月15日 上午11:50
下一篇 2025年7月3日 下午7:54

相关推荐